多少少年心事,都被纷纭的世事湮没无痕。
但有一个夜晚是记得清楚的:我伏在床沿的木箱子上,凝望户外的一方水井般深邃的星空,没有丝毫睡意。
那是何等热情善感的年龄呵,我竟被书中的一个意象深深感动了——
在一色灰蒙蒙的天空中,东方涌现出一块巨大的、美丽得人间少有的玫瑰色的云彩,它摆脱一切,独自浮现在天际,看起来像是一个微笑,像是来自陌生的远方的一个问候……
看脚注,这段文字出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
可是,翻遍了图书馆的卡片,哪里找得到原著呵?乡村中学的图书馆就像夏天的地窖一般匮乏。
卢森堡的名字是知道的,历史教科书里说她是德国共产党的著名领袖,李卜克内西的同志和战友,最后英勇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之下。
仅此而已。
在社会起了动乱,红海洋喧嚣过一阵以后,我曾买到一本关于卢森堡的小册子。
虽然那里面介绍的都是清一色的血与火的故事,而在内心深处,究竟唤起了对女主人公的敬仰。
她有信仰,这信仰不是属于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的人的,不是那种“做戏的虚无党”
。
后来,我把它送给了念小学的女儿,那本意,自然是冀望她能从中薰沐英雄的女性之光。
20年后,在广州的一家古旧书店里,我终于以两根冰棍的价钱买到了《狱中书简》,一本70来页的薄薄的小书。
读完这本小书,我才发现:没有了玫瑰云,卢森堡是不完整的。
书简共22封,收信人都是李卜克内西夫人一个人,但它所通往的世界却是异常宽广。
这是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又一个色彩纷呈的世界:黄醋栗树,黑桦树,白杨树,樱桃树,紫罗兰,蒲公英,蝴蝶梅,土蜂,青雀,金翅雀,鸫鸟,夜莺……揭开扉页,便恍如置身于大旷野中。
每一片叶子,每一支羽翎,不是跳跃着耀眼的阳光,就是饱含着脉脉的星芒。
所有生命,都被赋予了蓬勃的春天的气息。
春天是人生惟一不会厌倦的东西。
卢森堡,她是那般地热爱生命,严格点说,是热爱卑微的生命。
她乐于观察和倾听动植物的生态和声音,甚至石头,甚至沙子。
每次听到青山雀的顽童嬉笑般地啼声,她总忍不住发笑,并且模仿那声音来回答它。
当半死的孔雀蝶再也不能翔舞,她对它大声说话,饲以盛放的鲜花;在信中,她详尽地谈说候鸟集体南徙的情况,如同报道重大的国际新闻;甚至如同听一首悦耳的短歌一般,聆听狱卒走过潮湿的沙砾地所发出的低微的声响。
她那么恳切地请求朋友,为她到植物园去一趟,然后把看到的景象告诉她。
她说,这是她的一桩心事,是除了坎布莱战役的结果以外的地球上最重要的事情。
她的心,同生物自然界那么息息相关。
她说过,她懂得鸟兽呜叫中各种最细微的差别,常常从鸟鸣中了解它所包涵的乌儿的全部简短的历史,乃致百鸟喧鸣之后的普遍的沉默也能深刻地领会。
听到一声情意绵绵的鸟叫,她会深受感动,如同接受朋友的甜蜜的慰安;而当一连几天听不到鸟声,就又会感到莫名的惊悸……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