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那一片欢悦之声,又罩上了一层严肃威武,透过芒果树浓密的叶子,直上云霄。
中国人民同北非和东非的人民从遥远的古代起就有来往,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但是,几内亚远在西非,前有水天渺茫的大西洋,后有平沙无垠的撒哈拉,在旧时代,中国人是无法到这里来的。
即使到了现代,在十年八年以前,在科纳克里,恐怕也很少能看见中国人。
但是,我们现在来到这里,却仿佛来到了老朋友的家,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
我们走在街上,小孩子用中国话高喊:“你好!”
卖报的小贩伸出大拇指,大声说:“北京,毛泽东!”
“北京,周恩来!”
连马路上值班的交通警见到汽车里坐的是中国人,也连忙举手致敬。
有的女孩子见了我们,有点腼腆,低头一笑,赶快转过身去,嘴里低声说着:“中国人。”
我们走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有和蔼的微笑,温暖的双手。
深情厚谊就像环抱科纳克里的大西洋一样包围着我们,使我们感动。
正在这个时候,我忽然听说,在科纳克里可以找到红豆。
中国人对于红豆向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们的古人给它起了一个异常美妙动人的名字:“相思子”
。
只是这一个名字就能勾引起人们无限的情思。
谁读了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那一首著名的小诗,脑海里会不浮起一些美丽的联想呢?
一个星期日的傍晚,我们到科纳克里植物园里去捡红豆。
在红豆树下,枯黄的叶子中,干瘪的豆荚上,一星星火焰似的鲜红,像撒上了朱砂,像踏碎了珊瑚,闪闪射出诱人的光芒。
正当我们全神贯注地捡着红豆的时候,蓦地听到有人搓着拇指和中指在我们耳旁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我们抬头一看:一位穿着黑色西服、身材魁梧的几内亚朋友微笑着站在我们眼前。
这个人好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我们脑海里像打了一个闪似的,立刻恍然大悟:他就是塞古·杜尔总统。
原来他一个人开着一部车子出来闲逛。
来到植物园,看到中国朋友在这里,立刻走下车来,同我们每一个人握手问好。
他说了几句简单的话,就又开着车走了。
这难道不算是一场奇遇吗?在这样一个时候,在这样一个地方,竟遇见了中国人民的朋友塞古·杜尔总统。
我觉得,手里的红豆仿佛立刻增加了分量,增添了鲜艳。
晚上回到旅馆,又把捡来的红豆拿出来欣赏。
在灯光下,一粒粒都像红宝石似的闪闪烁烁。
它们似乎更红,更可爱,闪出来的光芒更亮了。
一刹那间,科纳克里的风物之美,这里人民的心地之美,仿佛都集中到这一颗颗小小的红豆上面来,连大西洋的涛声、芒果树的浓影,也仿佛都放映到这些小东西上面来。
我愿意把这些红豆带回国去,分赠给朋友们。
一颗红豆,就是几内亚人民的一片心。
让每一位中国朋友都能分享到几内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情谊,让这种情谊的花朵开遍全中国,而且永远开下去。
我自己还想把这些红豆当作永久的纪念,什么时候我怀念几内亚,什么时候我就拿出来看一看。
我相信,只要我一看到这红豆,它立刻就会把我带回到科纳克里来。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