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列克星敦的幽灵讲的是什么》

沉默(第2页)

大泽说,“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刚学拳击不久。

不是我辩解,那时拳击技术什么的还一点都没教,根本没教。

当时我在拳击馆练的仅仅是强化体能项目。

跳绳、伸展体操、跑步等等,全是这些。

况且也不是我想打才打的,只是当时太气愤了,没等多想手就像被弹出去似的猛然伸去,没办法控制,意识到时已经打了对方,打完之后还气得浑身一个劲儿发抖。”

大泽之所以学拳击是因为他叔父经营着一家拳击馆,而且不是随便哪里都有的马马虎虎的社区拳击馆,而是出过亚洲冠军的正正规规的一流拳击馆。

父母问他去那家拳击馆锻炼一下身体如何。

两人是担心儿子老闷在房间里看书。

大泽对学拳击固然兴致不大,但他喜欢叔父的为人,觉得不妨一试,实在讨厌再作罢不迟——便是以这种无所谓的心情开始了拳击练习。

然而在他乘差不多一个小时的电车前往叔父拳击馆的几个月时间里,这项竞技项目意外地吸引住了他。

吸引他的主要原因是拳击基本上属于沉默的运动,又极为个人化,并且是他过去从未见过接触过的崭新世界,这个世界让他的心不由自主地雀跃不止。

年长男子们身上那飞溅的汗珠味儿、馆里的皮草袋相碰时那“咯吱咯吱”

紧绷绷的声响、人们对高效利用肌肉功能的专心致志——这些无不一点一点然而确确实实地俘获了他的心,星期六和星期日各去一次拳击馆成了他为数不多的开心事之一。

“我中意拳击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有底蕴,是那底蕴抓住了我,我想。

相比之下,打与被打实在无足轻重,不过是结果罢了。

人既有获胜之时,又有败北之时。

只要能理解它的底蕴,即使败了也不至于心灰意冷。

人是不可能对一切都战而胜之的,迟早总要失败,关键是要理解它的底蕴。

拳击这东西——至少对我来说——便是这么一种行为。

戴上皮手套往拳击台上一站,时常觉得自己置身于深洞的底部。

洞深得不得了,谁也看不见,也不被谁看见,我就在那里边同黑暗搏斗。

孤独,但不伤感。”

他说,“孤独其实也分很多种类,有足以斩断神经的痛不欲生的孤独,也有相反的孤独。

为了得到它必须削去自己的血肉。

但只要努力,就会有相应的报偿,这是我从拳击中得到的一个体会。”

接下去大泽沉默了二十秒钟。

“这件事我实在不愿意提起,”

他说,“可能的话,真想忘个一干二净。

可是忘不掉,当然。

想忘的东西是绝对忘不掉的。”

说着,大泽笑了笑,看一眼自己的手表。

时间仍绰绰有余。

于是他缓缓地讲开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