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口旧事-《孙犁散文奖是啥级别》

同口旧事(第1页)

——《琴和箫》代序

我是一九三六年暑假后,到同口小学教书的。

去以前,我在老家失业闲住。

有一天,县邮政局送来一封挂号信,是中学同学黄振宗和侯士珍写的。

信中说:已经给我找到一个教书的位子,开学在即,希望立刻赴保定。

并说上次来信,寄我父亲店铺,因地址不确被退回,现从同学录查到我的籍贯。

我于见信之次日,先到安国,告知父亲,又次日雇骡车赴保定,住在南关一小店内。

当晚见到黄侯二同学。

黄即拉我到娱乐场所一游,要我请客。

在保定住了两日,即同侯和他的妻子,还有新聘请的两位女教员,雇了一辆大车到同口。

侯的职务是这个小学的教务主任,他的妻子和那两位女性,在同村女子小学教书。

黄振宗是我初中时同班,保定旧家子弟,长得白皙漂亮,人亦聪明。

在学校时,常演话剧饰女角,文章写得也不错,有时在校刊发表。

并能演说,有一次,张继到我校讲演,讲毕,黄即上台,大加驳斥,声色俱厉。

他那时,好像已经参加共产党。

有一天晚上,他约我到操场散步,谈了很久,意思是要我也参加。

我那时觉悟不高,一心要读书,又记着父亲嘱咐的话:不要参加任何党派,所以没有答应,他也没有表示什么不满。

又对我说,读书要读名著,不要只读杂志报纸,书本上的知识是完整的、系统的,而报章杂志上的文章,是零碎的、纷杂的。

他的这一劝告,我一直记在心中,受到益处。

当时我正埋头在报纸文学副刊和社会科学的杂志里。

有一种叫《读书杂志》,每期都很厚,占去不少时间。

他毕业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住在西安门外一家公寓里面,我在东城象鼻子中坑小学当事务员,时常见面。

他那时好喝酒,讲名士风流,有时喝醉了,居然躺在大街上,我们只好把他拉起来。

大学没有毕业,他回到保定培德中学教国文,风流如故,除经常去妓院,还结交天华商场说大鼓书的一位女艺人。

一九三九年,我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

冬季,李公朴到边区参观,黄是他的秘书,骑着瞎了一只眼的日本大洋马,走在李公朴的前面。

在通讯社我和他见了面。

那时不知李公朴来意,机关颇有戒心,他也没有和我多谈。

我见他口袋里插的钢笔不错,很想要了他的,以为他回到大后方,钢笔有的是。

他却不肯给。

下午,我到他的驻地看望他,他却自动把钢笔给了我。

以后就没有见过面。

新中国成立后,我只是在一个京剧的演出广告上,见到他的笔名,好像是编剧。

不知为什么,我现在总感觉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他体质不好,又很放纵。

至于他当初不肯给我钢笔,那不能算吝啬,正如太平年月,千金之子,肥马轻裘之赠,不能算作慷慨一样。

那时物质条件困难,为一支蘸水钢笔尖,或一个不漏水的空墨水瓶,也发生过争吵、争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