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三月下扬州3-《大周太子周》

第278章 三月下扬州3(第1页)

“公子,出事了。”

戴世昌气喘吁吁地返回了客栈,额头的汗珠如雨滴一般落下,一脸焦急的说道。

“出事?出生什么事了?”

看着满头大汗的戴世昌,刘卓随手拿来洗脸架上的松江棉帕递给了他,疑惑道。

“王成、黄大中、金辰等人在牙行挑选‘瘦马’的时候与扬州城中的盐商子弟起了冲突,差一点就动起了手。”

“我在离开的时候,对方的手下已经派人通知县衙的人了,估计很快就会有官差赶过去。

我们初到扬州,人生地不熟的,与那些盐商产生冲突,吃亏必定是王成他们。”

接过棉帕的戴世昌一边擦汗,一边心急如焚的说道。

同是男人,刘卓很清楚手下这些人的想法,为了拉拢手下的弟兄,刘卓提前预支了一笔银子给众人。

尽管刘卓内心对这种合法的人口买卖感到厌恶,但又无法改变如今的局面。

扬州瘦马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等级别的瘦马甚至可以卖到一千五百两银子以上。

但是,市面上买一个丫鬟所花费的银两也不过才十多两银子,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花费也才二十两。

由此可见,扬州瘦马就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的。

穿过一条又一条的街道,刘卓与苏若莹在戴世昌的带领下来到了牙行。

此时,江都县衙的官差也到了牙行中。

“都利索点,把你们随身携带的腰牌路引都拿出来,官爷要核对你们身份。”

一中年衙役高声说道。

“王成,先忍下了,配合他们查验身份。

等侯爷赶来之后,我们再与他们计较。”

楚知白低声劝说道。

“让他们核验,看他们能猖狂到几时。”

王成冷哼一声,一脸不屑道。

前世社会,百姓人人都有身份证。

而在古代,古人也是有身份证的,只不过每个时期的叫法不一。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发明了照身帖。

隋唐时期,官员的身份证就是“鱼符”

唐朝的鱼符为铜制,分左右两部分。

新官上任时持左半部分与地方官员勘验,然后,再进行交割。

此外,唐朝的鱼符兼具了虎符的功能,可以用于调动军;也是出入宫城、城门的通行证。

而且,鱼符的材质除了铜制以外,还有玉、金、银制,不同身份的人携带不同的鱼符,不可以僭越。

六品以下的低级官员使用铜制鱼符;五品以上官员佩戴银制鱼符;三品以上配金制鱼符;宫廷高级官员使用玉符。

到了北宋时期,鱼符、龟符发展成为了腰牌。

到了明朝以后,则出现了牙牌。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