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穿越元末有系统的》

第46章(第1页)

李惠军还缺铁矿石,没听说济宁路有铁矿,倒是知道泰安州(泰安莱芜)和徐州那边有铁矿,但买不到,也运不出来。

即便有济宁郡王府的招牌也不行。

也没有矿石冶炼技术,有了铁矿石,也变不成铁,让格物班从开始就研究冶炼,有点得不偿失,代价太大,等以后再说。

小翠掌握的李家银库已经存银六十万两,比至正二年增加了十万两,增加的不多。

主要是各种物资的采购非常耗银子,留存下的现银不多。

存粮倒是不停的增加,已经达到一百多万斤,足够三千人吃上一年,村民家中的存粮数字更加庞大。

至正四年五月,斥候中队急报,东平路旱灾,连月不雨。

东阿、平阴等地有流民向济南路、泰安州和济宁路而来。

李惠军急忙召集众人议事。

自从进入至正年号,元朝天灾不断,加上人祸,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至正四年的旱灾就发生在东平路,和济宁路相隔,旱灾必定伴随着饥饿,粮食肯定不够吃,文人笔下的易子而食有可能再次发生。

李惠军将情报向众人传达后说:“诸位有什么看法,都说说”

“总参赞,接到斥候情报后,参赞部众人已经结合情报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存在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肯定会有造反发生,其他几年的天灾都会导致造反,这次也不例外。

第二,造反不会成功,因为受灾的仅几个县十几万人口,元廷有能力扑灭。

第三,流民向北、东和南方进行流窜的可能性最大,向西前往归德府的可能性较小,发生旱灾的县距离归德府太远。

第四,元廷的救济规模可能很小,流民的规模很可能会扩大。

第五,参赞部认为,练兵的时刻到了,参赞部针对此次旱灾制定了练兵计划,一共提供了两个方案。

一个方案是护山大队出动,偷偷前往东平路,带领流民冲击济南路和东昌路,或者泰安州,尽量将流民向北方引,避免流民冲击济宁路。

万一济宁路被冲击,济宁路总管府很可能再次招募军户镇压,不利于我们在任城县的治理。

另一个方案是带领流民冲击济宁路,尤其是任城县北侧的两个千户所,将两个千户所打残。

虽然会引起一定的麻烦,但只要操作得当,可以减弱元廷在济宁路的统治,舍弃暂时的利益,着眼于未来。

两个方案都能达到练兵的效果,请总参赞决定。”

军事小白李惠军麻爪了,连地图都不会看,如何做这种性命攸关的决定?

“陆宝,护山大队能否承担起这个重任?”

“总参赞放心,护山大队这次不会全员出动,属下想,这次只带着训练超过一年的骨干前往。

步军中队抽调一半,四百人,弓箭中队抽调五十人,辎重中队出动二十人。

所有人都不携带刀剑,现场缴获后再行武装,以免元军从装备中发现咱们护山大队。

大队主要的装备还是上次出征弄回来的,虽然报了战损,但还是能查到咱们。”

李惠军思考了将近半个时辰,参赞部的两种方案各有优点,实在难以取舍。

“王伯元赞划,你是什么意见”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