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向我们讲述了他的老家流传着的这么一个传说,在乾隆年间,Y国还是清朝的附属国。
在两国交界处有一户以宰猪贩肉为生的家庭,靠着祖上积攒的家业,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遗憾的是这家人里头男丁甚少,传至当前这一代只有一棵独苗,这个独子叫做喜儿,寓喜得贵子之意,喜儿在十六那年,家里就张罗着给他办婚事。
经过一番仔细挑选,喜儿的父亲挑中了邻村一个农夫家的女儿,那个女娃叫做玉莲,长喜儿三岁,体态偏胖,能干重活。
民间都流传说这类的女人好生养,喜儿他爹也正看中了这一点,他指着那女人给他家生下一窝孙儿,好壮大这份祖业。
择了良辰吉日,约了媒人,定下聘礼,摆完酒席,这一套程序都弄完之后,玉莲就正式成为了喜儿的妻子。
入门后不到三个月,家人发现玉莲就成功地有了身孕。
这下把全家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喜儿他爹每逢夜市,就从瓮中取出一些猪肉分给穷苦的左邻右舍,为的是积德行善,吸引上天眷顾,赐一个白白胖胖地男孙降生到他家中;喜儿他娘从此也戒了荤腥,吃起斋念起了佛,隔三差五地上村头的城隍庙焚香祭拜,其心思也和喜儿他爹一样。
有了身孕的玉莲此时成为了全家的宠儿,喜儿对她也是百依百顺,一天到晚的吃喝都有人照顾着,什么活儿也有丈夫抢着做。
老丈人来家中串门也是笑脸相迎,礼数也十分周到。
玉莲宛如受到了大户人家的小姐般的待遇。
经过全家人十个月的努力,玉莲肚子里的孩子成功落地,喜儿的爹娘激动地心情难以言表,哆哆嗦嗦地接过稳婆手中的孩子,解开裹在孩子身上的布兜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是个女娃!
家里人一下子失落起来,但好歹喜儿他爹是较为乐观的,因为喜儿夫妇都年轻,来年再生一个,迟早家里会有男丁出来。
这样再过了一年,玉莲怀上第二胎,家里人又开始忙活起来了,该行善的行善,该烧香的烧香,该打下手的依旧卖着力。
但让这家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胎下来,却还是个女娃。
喜儿他爹倒还不急,心说着,时间还长着,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喜儿他娘却坐不住了,她把手上的佛珠扔进箱子,一大早吃了只烤猪蹄,抹着油嘴就出门了,一出门就碰见几个邻家女人在路边的一个小巷子旁嚼着舌头。
她们也听说了玉莲连生两胎的事情,也知道喜儿他娘对生男孩这种事情看得如同自个儿性命一般重要,因平日里也收到过喜儿家的恩惠,这次见着喜儿娘,纷纷围上前来,给她出谋划策。
人群当中有个叫张婆的,五十来岁,给喜儿他娘提了个醒,说是事不过三,玉莲生的前两胎都不打紧,主要是看这第三胎,假如第三胎仍旧是个女娃,那就十分凶险了,以后生男孩的几率就越来越低,喜儿家怕是要从此绝后。
这其中最要紧的问题就出在了玉莲身上,俗话说男强生男,女强生女。
玉莲是穷苦人家出身,打小就做过累活重活,身板自然没得说。
可喜儿呢,体格瘦弱,算是捧着药罐子长大的。
这样和玉莲一搭配,身康体健的玉莲自然要压喜儿一头,这样生出来的孩子是女娃就不奇怪了。
张婆这番话虽是猜测,喜儿他娘却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张婆家虽然穷,但是男丁却异常兴旺,张婆总共生了三胎,都是男娃,有了这一事件加持,张婆这番话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不少。
再者,按照村里一贯的逻辑,倘若家中有什么坏的变故,一定要归咎到人身上,那么第一个被猜忌的定是外来的人。
喜儿他娘急忙向张婆询问对策。
张婆说,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所以必须处处考虑周到,首先是从玉莲身上想主意,让玉莲的身子骨弱下来,然后多让喜儿补补身子,这一增一减,见效就快。
至于怎么增减,张婆没有细说,就看喜儿他娘自己的办法了。
听了张婆的建议,喜儿他娘就回家静静地等着消息。
看着玉莲的肚子再一次鼓起来,十个月之后,果然又生下一个女娃。
喜儿他爹这下终于承受不住打击,一气之下病倒在床。
喜儿他娘把怒气都撒在玉莲的身上,把买来的本是给玉莲调养身体的补品全喂进喜儿的嘴里,玉莲也头一次被打发进了猪圈里头,干起了割猪草、打扫猪圈的活儿。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