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红尘有幸识丹青阿堵》

第143章(第1页)

“你说这话,不算新鲜,早有公认。

“但是,历来学界都喜欢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开国的元武帝和实现辉煌的显昭帝身上。

我倒觉得,赵承煦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太平圣主,完全是因为睿文帝赵承安给他打的底子好。

“此话怎讲?”

“赵承安在位十年,行善政,除流弊,这些且不说。

他最大的功劳,莫过于一个‘养’字。

接班人赵承煦由他一手教养;各项政策都着眼于富民养民。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善养良臣。

他留给显昭帝的朝廷,几乎是历史上相对最为健康、干净、年轻、向上的一个班子。

文臣武将,哪一个拿出来,放在别的朝代,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

偏偏又能协调一致,戮力同心,共谋国是——真真叫人赞叹。

“这话有点意思。

”蓝爷爷颔首,“对了,这一趟可有什么别的收获?”

“嗯,是有点新东西。

我在梵西博物馆见到了《熔情补天宝鉴》的两张残页——应该是真的。

老爷子腾地站起来,抓住孙子的肩膀:“当真?是咱们家抄本上的,还是江氏原本上的。

“那笔字……”蓝锦夏显出迷醉的表情,“真是漂亮啊,让人无法用语言形容。

真没想到,他本人的字有这样的意境,后世可再没有谁能写出来……”

“这么说,是丹青亲笔所书的江氏原本?”蓝爷爷搓着手,“快快,订机票去,我要亲眼去看看!

“爷爷!

”蓝锦夏笑,“对方已经答应,只要咱们把镇馆的几幅画借给他们展览一个月,他们也把这份残页借给我们,还附送一份复制品。

蓝爷爷重新坐下,好容易才平息了激动的情绪。

长叹一声,慢慢道:“这本书,是江氏传家宝,这世上可就只有咱们蓝家有一份抄本。

它是临仿一行在锦夏朝达到巅峰的见证。

上边那些匪夷所思的手法,你我尚得窥一二,其他同行可是闻所未闻。

古人智深如海,功夺造化,不是今天可以想象的。

“没想到江氏原本还能有残页存世。

“是啊。

当年江家和皇室纠缠过深,等到改朝换代之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咱们家尚有一支侥幸退入江湖,江家可完全没有退路,只能给赵氏江山陪葬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