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与朱翊钧舒舒服服地沐了浴,也不急着躺下休息,燕燕披着一件披风,慢慢地走到院子里。
朱翊钧让张鲸在院子里放了一张躺椅,然后揽着燕燕,靠在躺椅上赏起了月亮。
圆月如玉盘,月光洒下来清冷又温柔。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燕燕看着明月,轻声诵着李朴的《中秋》。
“我原以为燕燕可能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或者是苏轼、柳永、李清照的诗词。”
朱翊钧轻笑道,毕竟李朴此人并没有那么出名。
“我又不拘泥于谁的,我觉得好就记住了呀。”
“看来咱们燕燕精通诗词歌赋呀。”
“没有,我可没读过什么书,字也不认得几个。”
燕燕笑了笑说道。
“你就会哄我,你当时抄写的佛经,一手小楷写的极为秀丽工整,我都收着呢。
若不是我亲眼看到了,估计就被你骗过去了。”
朱翊钧轻轻地捏了捏燕燕的脸颊说道。
“我不过是学了点皮毛,皇上的字才漂亮呢。”
朱翊钧从小聪敏好学,自然也写的一手好字,特别是行书与楷书可谓是上等。
二人说了好一会儿话,才进屋歇下了。
浓情蜜意的二人,少不得欢愉一番。
直到月亮西沉,燕燕才在朱翊钧怀里熟睡去。
坤宁宫,朱轩媖一大早起来,激动而又开心地等着朱翊钧过来。
不过朱翊钧被政事耽搁了。
朝堂上,就有大臣上奏,河南、湖南、河北等地,因为雨水不足,导致秋收不丰,今年怕是交不上足够的粮食,可能还有许多百姓吃不上饭。
于是朱翊钧立马让翰林拟诏,免了这些地方一年的赋税,派不少人往这些地方送粮食送银两,让百姓们能过一个安稳的年。
这时郑承恩站出来表示自己愿捐银两千两,随朝廷的银两一同送到这些地方,还说这两千两微不足道,郑家会长期施粥替一些吃不上饭的百姓尽一些绵薄之力。
随即又有不少官员表示愿意捐银,虽然大小数额不等,也凑出了不少。
郑承恩作为燕燕的父亲,他此举不仅为郑家为自己博得了一个好名声,也是为了燕燕能有一个更稳固的地位。
朝堂上难得上下一致,让朱翊钧心情都好了许多,感觉看几个顽固的臣子都顺眼多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