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孙犁散文名篇有哪些》

家庭(第1页)

我在于村黎家,和一匹老马住在一间屋里,每当做饭,它一弹腿,就把粪尿踢到锅里,总是不敢揭锅盖,感到很不方便。

到了这个村庄的时候,我就向支部书记要求,住得比较清净些。

农村房屋是很缺的,终于他把我领到一间因为特殊原因空闲了三年的北房里。

这时是腊月天气,虽然那位也是住闲房的收买旧货的老人,用他存下的破烂棉套,替我堵了堵窗户,一夜也就把我冻跑了。

我找了赵金铭去,他想了想,把我领到妇联会主任的家里。

主任傅秋鸾,正和小姑玉彩坐在炕上缝棉衣服。

赵金铭既然是有名的“大哨儿”,他总把事情说得骇人听闻,他说我得了感冒,当村干部的,实在过意不去。

他征求主任的意见,能不能和兄弟媳妇合并一下,让给我一间屋子。

主任说:“我们这里常年不断地住干部,还用着你动员我!

不过,眼下就过年了,我们当家的要回来。

这个同志要是住三天五天的,我就让给他,听说是住三月两月,那顶好住到我娘她们那小东屋里去。

我爹到西院和大伯就伴,叫我娘搬过来和我们就伴。

就是那屋里喂着一匹小驴儿。

“就是这个不大卫生。

”赵金铭作难地说。

我已经冻怕,不管它驴不驴,说没有关系。

赵金铭领我到小东屋里看了看,小驴儿迎着门口摇着脖上的铜铃。

“小牲口拉尿不多,”赵金铭说,“我告诉老头儿勤打扫着点。

”我就搬到这家来了,一直住到第二年三月里,一家人待我很好,又成了我的一处难以忘记的地方。

这一家姓赵,大伯大娘都是党员。

大儿媳妇是党员,大儿子在定县工作也是党员,二儿子在朝鲜作战是党员,二儿媳妇和姑娘都是团员。

这真是革命家庭,又是志愿军家属,我从心里尊敬他们。

大伯是个老实庄稼人,整天不闲着,现在正操业着“打沙披”的事。

这一带的土质很奇怪,用泥土拍墙头垒房山,可以多年不坏,越经雨冲越坚固,称作立土。

铺房顶就不行,见雨就漏,稍微富裕的人家,总是在房顶上打上一层“沙披”。

办法是:从砖窑上拉回煤焦子,砸碎掺石灰,用水浆好,铺在房顶,用木棒捶击,打出来就像洋灰抹的一样。

但颇费工时。

大伯整天坐在院里,拣砸那些焦子。

他工作得很起劲,土地改革以来,家里的生活,年年向上,使他很满足。

儿子参军,每年政府发下工票,劳动力也不成问题。

他有十五亩园子,两架水车,每年只是菜蔬瓜果变卖的钱就花费不清。

他说今年“打沙披”,明年灰抹墙山,后年翻盖磨棚。

虽在冬闲,他家并不光吃山药和萝卜,像普通人家那样。

总是包些干菜饺子呀,擀些山药面把子呀,熬些干粉菜呀,蒸些小米干饭呀,变换着样儿吃。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