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正在调息时给一个老道士制着,要钟声跟老道士,帮老道士的忙,钟声看老道士没有恶意,现在给他制着了,不想去也不由他作主,只有答应老道士的要求。
老道是霸王请客,钟声就是不想去都不行,现在钟声自己答应了,他就不再和钟声多说,立刻背上钟声就走。
老道士确实没有走多远,就在峡谷半山腰一座洞里停下来。
这个洞深不知数,高大更加出人意料,而洞口三丈以内仅有五六尺见方,一看就知道是人为的。
老道士放下钟声,在洞口某一处击了一掌,洞口顿时抖动起来,接着就石落如雨,声震耳膜,眼前变黑。
很显然是老道士将洞口封死了。
“道长,道长——”
钟声大惊,大声惊呼。
老道士很快现身出来,手中举着一颗如鸡蛋大小的明珠,虽然走在尘雾之中,夜明珠所发白光还是将洞里两三丈内照亮,让钟声刚才惊慌的心情安定一些。
更让钟声放心的是老道士解开了钟声被制的穴道,退在一旁打手式说:“仙侠已经出不去了。
如果仙侠想出去,只有解开洞中仙迹之谜,仙侠才有可能推开另外一处出口的断龙石,走出这个洞去。”
钟声得了自由,大为生气,怒声说:“如果我制住道长呢?”
老道士没有说什么,转身向中洞里走去。
钟声见了老道士的表现,心里真是气得不行,又拿他没有一点办法,结果也只能跟着他走。
一路之上,老道士没有捣鬼,反而是洞中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石钟乳让钟声大为惊奇,早忘了老道士的不是,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石钟乳上去了。
走了两个多时辰,两人总算走上一条人工开凿的洞道,最后在一片石壁面前站定。
石壁上有人用小篆写了一篇文字:“余敬告入洞者,前洞既封,后洞难开,非悟仙法,终老洞天。”
钟声大气,一掌击在石壁上,将石壁击出一个清晰的掌印,却不见石屑纷飞。
钟声再次大惊失色,怒气顿消,想起老道,急忙转身打着手式问:“这是怎么回事?”
“据老道猜测,这是封洞之人将功力留在石壁上了,一者封洞;二者留待有缘。”
钟声见了老道士的比划,又有些生气,又有一些觉得好笑,这才想起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吃什么?”
老道士听懂了钟声的话,也不多说,转身往回走,直将钟声带进一座偏洞里,看见一地的白菌,才躬身拨起一朵塞进嘴里吃起来。
钟声对此不陌生,面上不由苦笑,转身就走了。
两人走进正洞,钟声站定,打着手式问:“什么仙家谜迹,带我去看一看吧?”
老道士听了,也不走,转身向身后众多石笋一指。
“什么,你不会是说这些石笋吧?”
老道士肯定地点了点头,走近石笋,将手中珠光凑近石笋基部,一行小字就出现在钟声的眼里:旋风十八转。
老道士等钟声看清楚,再跃身石笋上,将珠光在石笋上慢慢移动,方便钟声看一个清楚。
石笋只是一根下粗上尖的普通石笋,高有两人多,粗有三人合抱,最大的奇异之处是扭了十多转,如同麻花。
老道落下地,打手式说:“这样的石笋有三十六根,这是第二十七根。
仙侠如果要参悟这些石笋,最好从前面开始,依序参悟,也许会好一些。”
“但我想这些石笋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做成的。”
老道士见了钟声的手式,恰如醍醐灌顶,顿时呆了。
钟声不想打犹老道士,摸出自己的绿玉照明。
没想到带出那一张叶片,一片强烈的白光耀目,比老道的夜明珠光线还强一些,让钟声吓了一跳。
钟声大喜,放好绿玉,举起叶片认真欣赏了好一会儿,才向这个山洞的入口走去。
他想老道士的话也有一些道理,即使不是为了顺序,也应该对三十六根石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综合起来,也许才能从中找出一点儿头绪来。
衡山上的杜天雨也看见了钟声,只是他没有想到钟声会来这一下子,心里即惊且佩,望着钟声化成的光影南去叹服不也。
他估计以钟声这种驭空的本事,应该不会有事,便不打算追上去,加之一生中难得看见这种奇景,不向人说上一说,心里闷得实在难受,便向老道所住的道观走去。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