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入那个地上铺着石板的小胡同,我立刻就认出了那一个从一幅木刻上久已熟悉了的门口。
当年鲁迅的母亲就是在这里送她的儿子到南京去求学的。
我怀着虔敬的心情走进了这一个简陋的大门。
我随时在提醒自己:我现在踏上的不是一个平常的地方。
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文化战线上的坚强的战士就诞生在这里,而且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我从中学时代起就怀着无限的爱戴与向往。
我读了他所有的作品,有的还不止一遍。
有一些篇章我甚至能够背诵得出。
因此,对于他这个故居我是十分熟悉的。
今天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却感到我是来到一个旧游之地了。
房子已经十分古老,而且结构也十分复杂,不像北京的四合院那样,让人一目了然。
但是我仍觉得这房子是十分可爱的。
我们穿过阴暗的走廊,走过一间间的屋子。
我们看到了鲁迅祖母给他讲故事的地方,看到长妈妈在上面睡成一个“大”
字的大床,看到鲁迅抄写《南方草木状》用的桌子,也看到鲁迅小时候的天堂——百草园。
这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和地方,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神奇之处。
但是,我却觉得这都是极其不平常的东西和地方。
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土、桌子的每一个角、椅子的每一条腿,鲁迅都踏过、摸过、碰过。
我总想多看这些东西一眼,在这些地方多流连一会儿。
鲁迅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了。
他生前,恐怕也很久没有到这一所房子里来过了。
但是,我总觉得,他的身影就在我们身旁。
我仿佛看到他在百草园里拔草捉虫,看到他同他的小朋友闰土在那里谈话游戏,看到他在父亲严厉监督之下念书写字,看到他做这做那。
这个身影当然是一个小孩子的身影。
但是,就是当鲁迅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那坚毅刚强的性格已经有所表露。
在他幼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里,我们看到了他用小刀刻在桌子上的那一个“早”
字。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