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卡提出让索菲亚怀孕的请求后,我得去马其顿参加斯特鲁加国际诗歌之夜。
拉尔森并没有一起前往,和他的妻子在地中海的波浪之间扬帆起航,就在离雪莱淹死不远的地方,雪莱临死前,口袋里还揣着叶芝的诗歌。
这次由珊尼亚陪我,这是她第一次去国外参加诗歌节。
斯特鲁加诗歌之夜的董事在斯克鲁里机场接到了我们,他穿着一件过紧的西装,纽扣没扣。
他站在游客必经的阶梯下面,握手的时候很用力。
“你们的诗歌节上已经死了多少个诗人了?”
这是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
曾经有个尼日利亚诗人在城市里迷了路,三天后才现身。
一个波兰诗人喝得烂醉,上不了台。
一个智利诗人曾经缺席。
不过还从来没有一个诗人死在鹿特丹。
他的司机负责开车,两人三言两语地告诉我们已经有两次带着棺材飞去俄罗斯了。
有的诗人在环游奥赫里德湖结束后,下船时一下子没站稳。
“俄罗斯诗人就是喜欢喝酒,”
董事说,“不过游泳就不怎么样了。”
珊尼亚听了这话,笑不起来。
诗歌之夜的节目编排可以用卓越来形容。
每年都会有二十个俄罗斯诗人受邀前来,不过基本上都是同一群酒鬼,时而会有一两个新人。
他们之所以受邀,是因为他们的朋友是诗歌节的赞助商,跟鹿特丹世界诗歌节的独立性相差甚远。
不过也会有十个国际诗坛的巨匠前来与会,也算是弥补吧。
负责编排节目的人叫乐立夫·法罗,在大学里教英语,已经为诗歌节效力好多年,简直就是一只被书包围的恐龙。
有人说他的生活方式犹如隐者,然而在开幕式的晚上却携手美丽动人的妻子出现在文化中心灯光璀璨的台阶上。
奥登、金斯伯格、恩岑思贝格、聂鲁达,还有休斯,都是他请来的。
那二十个俄罗斯诗人不会掺和到其他诗人中去,有自己单独的行动计划,仿佛一个独立团体,或是一辆迷失了方向的大篷车。
一个个饱经风霜、不太干净的样子,而且总也喝不够。
第一天晚上珊尼亚就遇到了麻烦。
她洗了个澡,穿着一件长裙子走了下来。
除了脚踝和一部分小腿,其他的什么都看不见,不过两条腿却是赤裸裸的。
俄罗斯人一下子就起了火,把她团团围住,争着引起她的注意。
大多数诗人是下午到达斯特鲁加的,在德林酒店的酒吧里互相打个照面,还有几个第二天早上才会到,也就是开幕式那天。
董事跟前来与会的每个人握手致意,不过现在却被一群人围住,很可能是诗歌节的赞助商。
一个个人高马大,雪茄一根接一根地抽。
外面停着一排汽车,个别的还装了有色玻璃。
我去跟以色列诗人聂胡达·安米海聊天,他是诗歌节的荣誉诗人,即将获得金冠奖,那是一个诞生于1966年的奖项。
斯特鲁加诗歌节的荣誉诗人会在诗歌公园里得到一块纪念碑,还可以在公园里种一棵树。
聂胡达是跟妻子一块儿来的,这也是其他诗人没有的特权。
只有荣誉诗人的伴侣的机票可以报销。
这个事事都想得周到的女人比她的老公高一头,不光给老公拿饮料,有时还会回答我向聂胡达提的问题。
我已经适应了世界诗歌节,国际诗坛巨匠的妻子们把一切都献给了她们的老公。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