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蘑菇拉面端上来了。
老伯把面碗往我面前的桌子上一掷,丢下一双筷子。
“蘑菇拉面”
装在一个蚬贝壳形状的碗里,看起来很廉价,边沿还有几个缺口。
不过拉面本身非常诱人,上面铺着大量的茶树菇和舞茸,做法上似乎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作为一名吃遍各地美味拉面的食客,我一眼就看出这碗面的制作相当费功夫。
我先用勺子舀起热乎乎的面汤尝了尝,没放任何人工调味料、骨汤调料之类的东西,是“纯天然、无添加拉面”
。
汤底是用利尻海带、蘑菇、土鸡、本枯节等材料熬出来的,口感是传统日式风味,可谓清而不淡、鲜而不腻。
蔬菜的处理也花了很多心思,恰到好处地引出了它们天然的甜味。
汤里还撒有飘着清香并带有轻微苦味的炒葱,这样的搭配简直绝妙透顶。
哪怕在东京,能做出此等口感的拉面店也屈指可数。
叉烧肉的味道也非同寻常。
“叉烧”
,根据其字面含义,本应指经过烧烤的猪肉。
然而很少有拉面店使用正宗的叉烧,大多数用的是煮的猪肉。
烤猪肉是决定一碗面香味好坏的关键,这家店一定使用了最高级的黑猪肉进行预先调味,然后浸在一种名叫“红糟”
的红色酱汁里,最后再用炉灶慢慢地烤出香味来。
巧妙地保留了烤猪肉柔嫩的口感和浓郁的香味,能做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手艺非比寻常。
猪肉中适度的脂肪融化开,和茶树菇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口感醇厚。
这碗拉面的味道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面条的口感也不错。
面条呈黄色,是因为碱水发挥了作用,使面粉中的黄酮类物质显色。
很明显这是手打面,面条卷曲而微带弹性。
虽说是细面,但吃到最后也没有被泡涨,面在汤中根根分明,强调着自己的存在。
这碗“蘑菇拉面”
的筋道面条是用高筋小麦粉制作,手工拉细,在短时间内迅速煮熟捞出。
以放入汤汁中的面条来说,它的细度已经达到了极限。
煮好捞起的快速程度也要以秒来衡量吧。
绝妙的烹煮方法,能让人感受到名叫克子的料理人多年来练就的熟练度,及其性格中纤细的感性成分。
如果这一刻她就在我眼前,我应该会站起来拍手称赞吧。
我将面汤一滴不剩地喝完,闭上眼,品味口中残留的余味,为在这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的这场意外邂逅深深感动。
差点儿忘了说,我可是圈内人才知道的真正的拉面怪人。
我周游全国,吃遍三百多家拉面店,一直在寻找终极美味。
我对拉面的追求还不仅仅停留在吃上。
两年前,我将自家厨房进行改造,并收集各种食材,周末就反复试做,调整口味。
不自己试做就无法了解美味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我的自信来源,我可不想被人说成是“自以为很懂拉面的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