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4月29日,香港新界北失踪人口调查组接到了一件看似很普通的报案。
失踪的是个16岁的少女,前来报案的是她的母亲和19岁的姐姐。
母女俩焦急地告诉警员,小女儿王嘉梅已经两天没回家了。
警员做了笔录,就让她们回家了。
类似的失踪层出不穷,尤其这个年纪的孩子,离家出走是常有的事。
当然,警方也按照既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调查。
可是一调查,发现王嘉梅的情况和一般的青春期少女叛逆还真不一样,这里面可能另有玄机——王嘉梅很有可能是个援交少女。
援交少女,在粤语里叫「跑私钟」。
那是妓女的其中一种类型,「跑私钟」的妓女把接客当做打一份兼职工,有空才做一两单生意,收入都是归自己,不用和夜总会或者皮条客分账。
如果警方的猜测成立,那么王嘉梅所接触的社会关系就不会单纯,那么,已经消失两天的她也许正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
警方的判断是正确的。
她的母亲和姐姐当然难以接受这种可能性。
她们也知道香港有一些在校女生是援交少女,但是她们打死也不相信,向来是乖乖女的王嘉梅会像那些人一样,为了钱干这个。
但事实就是如此。
王嘉梅终究还是走上了人生的岔路,一去不返。
这个出生于1991年12月的香港少女,其实是个湖南妹子。
她的原生家庭并不美满,母亲早早就结婚生育,19岁就生下她姐姐,2008年也只有38岁;王嘉梅和比她大三岁的姐姐,都是跟母亲姓王,可见和亲生父亲并不亲近。
1994年,母亲和父亲离婚,改嫁了一个比她大26岁的香港男人。
继父姓陈,除了香港居民的身份,他没有什么值得王嘉梅母亲看上的地方。
2000年,母亲拿到了居留权,带着大女儿先来了香港。
王嘉梅当了留守儿童。
没有人知道,从8岁到14岁,她是如何孤独地度过童年的,而这段经历又对她日后的人生选择产生了什么影响。
2005年,14岁的王嘉梅终于取得单程证,得以从郴州来到香港定居,与母亲和姐姐团聚——还有那个她几乎完全不认识的继父。
她进了大埔三育中学,和姐姐王皓晴一起在那里读书。
满心欢喜的她一定没想到,这个与乡下故里迥异的繁华大都市,竟会在仅仅三年后吞噬她的青春和生命。
平日里,王嘉梅的爱好和每个香港少女一样,只是和朋友去唱卡拉OK、逛街和看电影。
在学校,王嘉梅学习成绩很好,读初一和初二(香港叫中一和中二)时,中文、英文、数学都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普通话和英文朗诵比赛也拿过奖,得过两届奖学金,减免了一年的书簿费和杂费。
王嘉梅还在学校里做义工,做风纪检查员和图书管理员。
总之,可以说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学习成绩好,不结交坏朋友——只要做到这两点,这个正在融入新环境的新移民就有机会闯出一个更好的未来。
然后,就有机会走出她们母女三人蜗居的破旧屋村,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这一切都在2008年初发生了巨变。
2007年圣诞节,香港的学校照例,把圣诞节和元旦新年连在一起放长假。
在这个悠长的假期里,王嘉梅也照例没闲着,找了一份兼职。
王嘉梅有过兼职的经验,她曾经在放假时在一家炸鸡连锁快餐店打工,贴补家用,也给自己挣一点零花钱。
不过这一次,她是通过ICQ聊天的网友介绍而得到的新工作。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