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逮捕了罪魁祸首,乱党势力并不一定就削弱,因为可能出现新的首领。
囚禁大院君之后,还必须除掉他的长子李载冕。
对此,马建忠与袁世凯进行了密商。
当日,即阳历8月28日下午五时,以吴长庆名义致函李载冕:“有事相商,有劳尊驾来南别宫一叙。”
然而,李载冕并未露面,只遣使者李永肃带来一封信,理由是“家母有病,不能前往”
。
“请回去转告上将军:来南别宫对他有好处……可以协商尊父大人(大院君)的释放、归国问题。
为了尊父大人,也希望他前来……好吧,我写一张便笺,请交给上将军。”
马建忠写了一封便函,交与李永肃。
晚上,金允植来了。
他是朝鲜驻清廷领选使,搭乘丁汝昌的舰船回国的。
金允植不会说中国话,但能自如地书写汉文,在船中常同袁世凯笔谈。
金问袁:“何故头发半白?”
二十四岁的袁世凯少年白头,头发已经是黑白参半。
袁世凯答道:“弟少孤,有志四方,游历天下,偶得失血之症,以致早白。”
船上寂寞,常做无聊笔谈,而此刻,马建忠在纸上写下一项重大事件:“速入朝,请国王手书。”
当时,袁世凯也在场,但他的文字远不及马建忠,所以不愿执笔。
马、袁两人所要求的是,讨伐大院君一伙乱党,需要有一个依据,那就是朝鲜国王吁请的“手书”
。
有它在手,当然对战事有利。
“请派朝鲜将领申正熙,对我军予以援助。”
马建忠又写出一项要求。
每逢马建忠写完一段搁笔时,金允植就发出一声叹息。
马建忠,三十七岁;金允植,四十七岁,字洵卿,出身于忠清北道的名门。
前一年升任驻中国领选使前,是顺天府使。
后来,当了亲日政权的外相,积极协助日本吞并朝鲜,成为日本的“子爵”
。
但此时,他还是亲清派人物。
“完了。”
马建忠把笔搁到笔架上,告诉他笔谈已经结束。
简单的中国话,金允植还能理解。
他耸起双肩,仿佛要浩叹一声。
“看见他那么叹息,心里真不是滋味。”
马建忠在金允植回去之后,叹了一口气。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