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政府有关朝鲜“壬午军乱”
的记载上,除了吴长庆、丁汝昌两个提督外,经常提到名字的将领还有总兵吴兆有、河南候补道魏纶先、副将张光前和何增珠等。
另外还有道员马建忠,在清军未到之前,曾在朝鲜海面坚守,堪称是吴长庆的左膀右臂。
至于袁世凯以及他的前辈张謇却从未提及。
奏章及上谕中未曾提过名字,并不能证明就是不重要的人物。
袁世凯是吴长庆的幕僚,未被正式任官,还不是清廷之臣,即“天朝官员”
,因此,政府文书中不会提到。
至于袁世凯的功劳,全包括在吴长庆的业绩之中。
其实,这倒不限于袁世凯,所有幕僚无一例外,吴长庆幕下的张謇也是如此。
张謇是江苏省南通人,字季直。
长袁世凯六岁,这年整整三十岁。
幼时被誉为神童,受到通州知州孙云锦的垂爱。
孙调任南京时,作为私人秘书,偕之同去。
每月俸银十两,年仅二十一岁,在那个年代可算是很优厚了。
南京是中国的副都,张謇在此结识了很多人。
南京之行成为他一生中重大的、用金钱换不来的转折点。
十二年后,张謇中了进士,成绩是一甲第一名,出类拔萃。
进士的第一名叫“状元”
,被誉为天下第一有才华的人。
张謇文才出众,时常应邀诗文唱和,得以广交权贵,二十四岁时当上吴长庆的幕僚。
吴长庆和孙云锦是世交。
当时,吴长庆是记名提督,实授总兵。
所谓记名,就是有其官名而无其实权,实际授权称为实授。
如果提督相当于中将,那么,总兵大概相当于少将。
有一次,吴长庆在孙云锦家,孙夸耀说:“我这里有一个文才出众的年轻人!”
说完出示张謇的诗文。
吴长庆出身淮军,人们常误以为是一介武夫,其实,他是个书生,喜欢别人称他为“儒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