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往往鼓励母亲、赞扬母亲,却鲜少有人看到并理解女性的孤独和倦怠。
家庭内部的日常琐碎而繁复,社会的压力无形而持续,而这些本不该由她们独自背负。
——郝景芳(作家)
虽然说的是日本的故事,但是,中国女性仍然心有戚戚。
水穗和里沙子这样的人生,表面光鲜漂亮,实则压抑、窒息、绝望,无从逃脱;更令人哀伤的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周围比比皆是。
年轻妈妈们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才能从这个生命历程当中活下来。
——侯虹斌(媒体人、作家)
《坡道上的家》是角田光代在过往所写的女性谱系之上,做出的更加深刻的总结性思考:现代社会把“母亲”
和“妻子”
默认为一种义务劳动,普通女性想要摆脱这两个标签的束缚而拥有自己的生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比起社会环境的不宽容,让女性更为崩溃的是家庭和职场的不兼容。
——库索(旅日作家、媒体人)
《坡道上的家》带着平实的情感和真诚的困惑提醒年轻女性,人生目标的设定、亲密关系的沟通、自我教育的准备不应只做到婚前为止。
生活的考验静水流深,幸福的旅程是漫长的上坡路。
——张怡微(作家、学者)
生活真是又苦又累啊。
为什么不能叫苦叫累呢?哪怕是叫一叫,或者只是听见同样的别人叫一叫,心里也会好过不少,才能够继续活下去吧。
有时候听不见别人的声音,自己也叫不出声,就在寂静里面坏掉了。
——顾湘(作家、画家)
世上没有天生的母亲。
这本书挑衅了一直以来被男权社会绑架的“母性本能”
。
那些犹疑的笔触所带出的,婚姻和育儿生活中难于澄清,却无处不在的微妙的“不公感”
,令人毛骨悚然。
像一条漫长而孤独的夜路,没有逃离之途。
《坡道上的家》直指每个女性成长中都可能面对的精神暴力——埋藏于种种带刺的平静,恐怖的日常,和催眠式的掠夺之中。
男权社会教导下的“爱的方式”
,隐含着攻击模式。
而爱,也需要学习和进化。
重新思考“我们如何看待对等这件事”
,让爱不再成为一则恐怖故事。
——戴潍娜(作家、诗人)
母爱的意义和作用总被无限神圣化,上升为一种不可颠扑的神话建构。
在伟大之名的绑架下,母职成为不容丝毫喘息与疏失、最易遭受苛责、最难获得援手,甚至押付女性终身的“全职工作”
,其间的辛劳与重荷仿佛天经地义。
夫与父的长期缺位,更使母亲的苦楚往往被忽略不计。
这部小说不是什么恶母的故事,是所有女性从同类的苦难中照见和救赎自身的洞口。
——匡匡(作家、日文译者)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