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首饰盒33-《我只是为了小裙子他的耳坠27》

第72章 首饰盒33(第1页)

翌日天蒙蒙亮,丁厌被人从睡梦中唤醒,开启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程徒步登山之旅。

这片区域是高原地带,他们所处的位置海拔较低,有着富饶的森林和肥沃的草场。

植被很有特色,高的是树,矮的是草,不见灌木丛和攀缘植物,行走在林间能踩到的只是厚密的枯叶和毛茸茸的草皮。

参天巨木垄断了阳光,幽凉清寒的晨雾好似原始森林深处传来的叹息。

丁厌提升的那点体能,要征服这座山岭终究是力所不及,为了照顾他,其他人特意放慢了脚程,一路边走边聊,分散他的注意力,避免他早早地感到枯燥与疲累。

爱撒娇口才好,负责给他讲故事解闷。

“像这些地方,人迹罕至,与世隔绝,原住民可能几十上百年以来,一直过着没有变化的生活。

他们或许还信仰着自然神,会在山洞和水岸边供奉神明。”

丁厌的心跳略急促,问:“什么是自然神?”

“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动物植物,只要有信徒,就会被奉为神明。”

“为什么要信仰这些东西?”

“因为古代人的科学知识匮乏,不能理解一些自然现象,更缺乏防护和应对的手段;只好将其当作神明朝拜,换取风调雨顺。”

丁厌:“可我们古时候信奉的不是道教和佛教吗?还有河神龙王玉帝什么的,也没有人对着雨和雷祈福祭祀啊。”

爱撒娇:“你说的两种宗教,都是在公元后兴起的,我指的是更遥远的古代,比如殷商时期。

甲骨文你总知道吧?那是一种占卜的工具。

古时候遭遇干旱,影响农作物收成;又没有科技施行人工降雨,那么人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向上苍祈祷。

但人的思维是功利性的,古今中外对神明的祭祀,本质是贿赂,带有交易性质。

“假如我是个男巫,我要向神明祈愿下一场大雨,那我就需要统治者为我提供一定数量的祭品,用于讨好掌管雨水的神。

这里面的讲究很多,不同的神,要用不同的方式献祭——这是仪式感,以示庄重。

“像祈雨的过程就十分严谨。

首先我要把卜筮之词刻在牛的肩胛骨上,再放到大火里烧,这叫贞问。

火会把骨头烧出裂纹,那些裂纹的走向就是神明给我的答复。

我依据这些神迹,来判断是否及如何进行这场祭祀,是烧死二十个羌族的俘虏呢,还是淹死一位身赋神职的女巫呢。”

“这也太野蛮了……”

丁厌说。

“文明不是从地球诞生就有,而是一步步进化发展来的。

在小农经济发达的社会,人们发现了俘虏和奴隶的更大利用价值——投入生产,被剥削劳动力;于是活人祭祀才逐渐被淘汰。

而人对神的人格化,比如从祭祀雷电,变成拜雷公电母,这跟神权与政治的融合有联系,也是人类中心主义在文化层面的一种形态。”

“什么叫人类中心主义啊。”

“其实和人喜欢把猫狗等可爱动物拟人差不多,是种一厢情愿的自恋。”

丁厌鼓了鼓掌道:“你懂得好多呀……”

爱撒娇道:“你不嫌闷就好,我是怕你无聊,容易喊累。”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