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整整一个月,在“萨嘎达瓦”
香柏燃起的桑烟中,弥漫着唯一的,拉萨的气息。
萨嘎达瓦,是人们纪念佛祖成道、觉悟和圆寂的“佛月”
。
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法身是永生不死的,但为了教化众生,揭示无常,佛祖释迦牟尼于八十岁零两个月、藏历三月十五日午夜时分显现了涅槃。
藏族民众便把每年的这个月称为“萨嘎达瓦”
。
民众沉醉在佛月里,虔心诵经、朝圣、持斋戒和广为供养布施。
这天,拉萨城里到处燃起生长在高海拔的高山香柏和桑草。
这种香柏和桑草可以入药治感冒,加入藏香里驱散污秽邪气。
人们通常用来供奉神灵和清净环境……燃烧的香柏和桑草像层层纱帐笼罩着拉萨,令拉萨透散着奇妙的芬香,又仿佛被白云轻簇,拉萨在香柏和桑草的轻烟中飘动着,犹如仙境。
二
萨嘎达瓦月最神圣的十五日到来这天,我一大早起来,用上好的酥油准备为持斋戒的堪布·贡觉丹增仁波切和随他学法的僧尼们献上我的供养“汃子莫古”
。
“汃子莫古”
是藏族传统餐饮中的一道名食。
先揪一小块揉好的面在掌心用大拇指一压,一卷,就成了“猫耳朵”
(藏语叫汃子),把“猫耳朵”
煮熟,再把酥油、奶渣、红糖熬成的(莫古)滚烫的汁浇到上面,香喷喷的“汃子莫古”
就做好了。
小时候,只有藏历新年才能吃到高热量、高营养、甜美的“汃子莫古”
。
而隔夜的“汃子莫古”
在锅里一热,“汃子”
微糊,泛着金黄色,味道更是香甜脆美。
在萨嘎达瓦佛月中,供奉出家人和布施乞丐已成为民俗。
而萨嘎达瓦期间,出家人通常要持整整一个月的斋戒,所以我也端着自己做的“汃子莫古”
前去仁波切家奉行供养。
同时,这年萨嘎达瓦,为了尝试清净身心,我开始几天也曾持斋戒。
决心是坚定的,但没过几天,工作的间隙我感到饥肠辘辘,平常一日三餐就够麻烦了,没想吃斋后还得加餐更加累赘,我只好气恼地放弃。
当然,在十五这天,我和藏地广大信徒一样,一定要持斋守戒。
除了持斋戒,转经、布施等活动在萨嘎达瓦十五日这天也抵达高潮。
来自拉萨的市民和康区、林区、农牧区的人们都在环绕圣城拉萨转经。
我注意到这年转经路旁的餐馆生意格外兴隆。
汉族餐馆的厨师也不在饭菜里放这个月禁食的肉、蒜和味精、鸡精(人们认为这些调料里有肉制粉剂),家家的蔬菜包子供不应求。
而和往年相比,回族商贩更多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