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晨钟暮鼓笑红尘 青灯黄卷看人生-《悟道真源什么意思》

第三十一章 晨钟暮鼓笑红尘 青灯黄卷看人生(第1页)

道的本体,无形无相,“说似一物既不是”

,不能用世间名相来界定它。

“有生于无”

,宇宙万物就从这“清虚空灵”

的“无”

中建立起来,故曰“功成事遂”

一个修道人真正通达了道,才能看透道的表达作用,才能认识道的本来面目,和如何创造千变万化的宇宙事物。

大道重在心志的磨砺,心心归一,万缘沉寂,却又能在那寂灭中以无为生有为,从而演通有无之间的玄妙至理。

所以修道之人看淡世情而非真正的无情,所谓太上无情,道者当自立真志而无志,个中玄妙,只可意会……

走在沿江市宽敞的街道上,看着熙攘的人们,周伯阳细细地品位着眼前这平凡的一切。

沿江市的早晨是那么清新,清澈。

空气干冷中带一些冰爽,街道上没有太多的车辆,稀少的行人,早期上学的学生,早班公交车,晨练的人,赶早班的人,出早摊的小吃商贩,构成了都市早晨的清新画卷。

周伯阳走着,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的,在渐浓的喧嚣声中,听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这宽阔的街道和欣欣向荣的城市。

雨越来越大,春雷渐起,行人争相躲避,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周伯阳也只得寻了个铺面停驻脚步。

此时,雨中的城市已然薄雾冥冥,高低参差的楼房隐约在一片灰色中,一些还未熄灭的街灯发散出昏黄的灯光,给天空和街道染上了暗淡的色彩。

路边的风景树,几片在风雨中幽幽飘下的树叶,给人平添了几分愁思,几分伤感。

扑面的湿风,带着霏霏细雨飘落在周伯阳的面庞,细细听去,耳边传来了小时曾经熟悉的叫卖声,“豆腐脑儿喂,酸辣粉”

、“八宝粥,卤鸡蛋”

,那声音一如往昔般的坦然与悠长,初春的凉风以及这淅沥的春雨似乎一点都没影响他们叫卖的热情,清亮的声音不由得让人感到一丝亲切的暖意。

看着这些在雨中叫卖的人们,周伯阳心底生出一丝感触,相对于王金水等人,这样的人或许更加真实,更加懂得什么叫作人生……

其实人就是这样,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

你不必去探询这些每天沿街叫卖的人们有着什么样的人生。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或许由于技能的贫乏而不能拥有一份好工作,或许由于贫困而不能投资一份更好的生意,或许沉重的家庭负担而不得不身兼多职。

他们的生活没有浪漫与传奇,他们不懂品茗与清谈,更不会养尊处优、任性散漫,但他们却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并不缺乏激情。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快乐,至少要注意三点,先是需得有个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带领我们向前发展、创造;然后是对生活需得坦诚,这个坦诚就是人对实现的目标是否尽力;第三个就是要善于调整,要想生活得快乐,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压制心底的,调整人生目标。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不会有谁活得一无是处,也不会有谁能活得了无遗憾。

不必太在乎自己的平凡,平凡是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特性;也不必太在乎结果,得得失失之间的交织就是生活。

看着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周伯阳不禁想起自己的过去……曾经的世界第一又算什么,掌声与荣誉换不来自己一个小小期望,到头来连自己心爱的人都保护不了,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这人间世故,变化无常,真让他感觉有些缥缈无定。

所以,他现在要追求永恒,虽然也是一样的缥缈无着,但却给了他一个目标,一个希望,至少在他以后的道路上,不会感到迷惘。

人常有攀比而生不平之心,或嫉妒、或羡慕、或抱怨,而少有向下的审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