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甲午战争签订什么条约》

3(第1页)

袁世凯在朝鲜前后住了四年。

他十八岁时结婚的妻子于氏正等着他。

他二十岁那年,于氏生了一个男孩,就是长子克定,这时已经八岁了。

项城位于河南和安徽接壤之处的贾鲁河畔,同附近的商水、淮阳、沈丘等相比,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农村集镇而已。

在久别的房间里,和妻子两人对坐时,袁世凯开始忐忑不安了。

在那个时代,男人置妾是正常的。

所有的原配妻子,只要守住正夫人的宝座,对丈夫在外纳妾的事并不过问。

袁世凯去朝鲜前,已经纳美女沈氏为妾。

他在登州吴长庆处做幕僚时,正妻于氏未能同行。

她认为与其给丈夫做身边琐事,不如守在家里,更能巩固正妻地位。

沈氏是袁世凯在天津赎出来的女子,按照出生地,人们都称她为“苏州太太”

不愧是美女之乡出身,姿色超群。

沈氏陪同去朝鲜,是正妻认可的。

把沈氏领回项城,谁也不会奇怪。

比袁世凯年长一岁的正妻于氏沉着得很,沈氏对她也相当恭顺,甚至恭顺得有些过分。

她终于把袁世凯在朝鲜的风流艳事,向正妻和盘托出。

这也许是沈氏的一种战术。

妾被遗弃,往往并非出自男人本心,大都是因为惹恼了正妻。

作为第二夫人的保身术,就是俯首下心地侍奉正妻。

“言语不通,难为你们能在一起过日子。”

正妻于氏说道。

袁世凯还想装糊涂,但看来沈氏已经告发了。

事到如今,慌里慌张地抵赖并非上策。

抵赖,等于谎上加谎,到头来总得败露。

在朝鲜的外交中袁世凯学会了很多招法。

“言语不通,就靠笔写。”

袁世凯答道。

在朝鲜任中,他纳了两个朝鲜女子为妾,一为白氏,一为闵氏。

白氏出身于“三韩望族”

,闵氏则来自朝鲜当时最有势力的家族,但闵氏对政治毫不关心,也许应该说是不愿意关心吧。

“壬午军乱”

之际,她的家族遭到严重灾难,用她的观点来解释,就是因为过于靠近政治之故。

有一个喜欢政治、喜欢权势的闵妃在,身为闵氏族人是危险的。

同她一样,还有人也感到闵氏一族的危险,于是通过他,这位闵氏女子成为袁世凯的侧室。

这是“甲申政变”

刚了结时候的事。

“她们俩都能写字吗?”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