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大都是一个大家族在一起共同生活。
在河南省项城县堪称郡望的袁家,在县北的张营修建了碉堡式宅院,附近的人们称之为“袁寨”
。
在重视亲缘同乡关系的时代,家族中出了杰出人物,就会给这个家族带来兴旺。
袁家出了“大官”
,那就是袁世凯祖父之弟袁甲三。
他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了进士。
曾国藩是三年后的道光十八年中的进士,所以袁甲三是他的前辈。
李鸿章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比曾国藩晚三期。
在清代,同期考中的进士称为“同年”
,相互之间如亲戚一样,交往密切。
查考进士及第的年份似乎很无聊,其实,明白了这个问题,对许多事情就易于理解了。
进士出身,在军务上威名远扬,这一点,袁甲三与后辈曾国藩、李鸿章相同。
袁甲三是漕运总督,但这是名义上的官职,实际上他正指挥军队与捻军作战。
因为出了个总督,项城县张营的袁寨当然是一片兴旺景象。
袁甲三出征时,也要从家族中挑几个可靠的青年当幕僚,被选中的有袁世凯的叔父袁保庆。
中国的大家族中,同一辈分的人,包括堂兄弟,名字里一般都有一个相同的字。
比如,袁世凯的上一辈都有个“保”
字,他的父亲就叫袁保中。
袁世凯排行第三。
叔父袁保庆膝下无儿,这也许是他跟随袁甲三频频出征的缘故吧。
子女满堂的袁保中把袁世凯过继给他。
虽然当了养子,起初仍住在同一个袁寨里。
袁世凯八岁时,养父袁保庆调任山东道员,于是被带往山东。
道员也称道台,正四品。
不久,袁甲三的密友马新贻当了两江总督,他认为同样当道员,还是江苏好一些,于是为袁保庆安排了职位,先是扬州,继而是南京。
袁世凯自然也跟随迁移。
大概在南京易于谋生,袁保庆调任南京后,袁保中也举家迁来。
袁世凯是个称王称霸的人。
养父母觉得他不是亲生儿子,有所容忍,而亲父母因为已经把他过继给了弟弟,尽管住在一起,也不便多加干涉。
袁世凯虽然还是个孩子,却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情况。
袁世凯受到两边父母的溺爱。
他们为他请了私塾教师。
然而,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经常逃学。
家庭教师中有一个姓曲的人,擅长拳法、马术和其他武艺。
袁世凯对读书写字只是应付而已,却专心致志地跟曲先生学武艺。
他十二三岁时就能骑烈马,为此而自鸣得意。
同治十三年(1874年)袁保庆死在南京任上。
此时袁世凯十六岁,已经在江南度过五个春秋。
这期间,马新贻、曾国藩、何璟、张树声先后就任两江总督。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